今年4月,經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編制單位調研,將廣東濱海公路湛江段具體路線方案上報省交通運輸廳。目前,廣東濱海公路規劃已與全省沿海14個地市完成了路線方案的對接,至此,備受矚目的廣東省濱海公路規劃,漸露真容。 根據初步方案,廣東濱海公路起于潮州市饒平縣,沿海途經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惠州、深圳、東莞、廣州、中山、珠海、江門、陽江、茂名、湛江等14個城市,終點在廉江市高橋鎮。主線長1630公里、支線長300公里。全線貫通投用后,將成為全球最長的連續近岸海濱公路。 廣東濱海公路國內罕見 多名基層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廣東濱海公路定位之新,要求之高,為國內罕見。在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中心關于這條濱海公路的視頻中,這條路曾使用的名字是“廣東沿海景觀公路”,其定位表述為“交旅相融,追尋魅力軸線”“撬動發展,普惠民生紐帶”“外聯內通,和諧集約走廊”。在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中心關于這條濱海公路的視頻中,開始部分使用了美國加州一號公路、澳大利亞一號海崖公路及海南省環島景觀公路等著名沿海觀光公路大氣磅礴的航拍鏡頭,其結語是“因水而生的美麗”。 “交游相融”的創新模式 從功能理念上看,這一濱海公路強調的是“交游相融”的創新模式。這條廣東濱海公路,不僅強調原有的“交通”功能,還在此基礎上深度融合了“旅游”的創新。以游客驅車7天走完1600多公里全程為例,將實現“全域旅游”作為旅游功能的突破。估算首投規模達1300多億元,以撬動5500億元的濱海旅游市場、拉動8000多億元的GDP,也將有力推動特色小鎮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大格局。其視角之廣、目標之詳,超越了常人的想象。 三分之二道路為新建 從公路等級看,全程為一級公路規格,意味著1600多公里全程至少設4車道,雙向之間須設隔離帶。同時,為充分實現“外通內聯”的功能定位,摒棄了非封閉式高速公路的建設模式。全程線路盡可能貼近海岸,僅600多公里是在原有道路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新建道路超過1000公里,換而言之,約三分之二的道路為新建,這與不少人原先預料“把連接沿海鄉鎮的省道拓寬提級”的想法大相徑庭。 除作為車行系統的主車道外,兩側設包括綠道在內的慢行系統,靠海的外側設景觀視域帶,離海的內側為發展輻射帶,即可規劃配套發展設施的地帶,按此理念,沿途難以出現傳統道路兩側同時規劃建設用地的情況。 “移步換景”四種景觀功能 中國傳統園林“移步換景”的理念被借鑒到這條路的規劃設計中,每段路的功能清晰明確,共分四種景觀功能段落:城市海濱段、旅游觀光段、美麗鄉村段、景觀過渡段。 廣東濱海公路還引入“頂級”定位思維:連綿1000余公里的近岸濱海公路,長度超過900多公里的加州一號公路,也超過總長逾1萬公里的澳洲一號公路中任何一段連續的濱海公路。全線貫通投用后,廣東濱海公路將成為全球最長的連續近岸海濱公路。 帶動“藍色經濟” 打造沿海經濟帶 最令人期待的,是廣東濱海公路對于“藍色經濟”的帶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打造沿海經濟帶,拓展藍色經濟空間”。而廣東濱海公路,正是“打造沿海經濟帶”的一大助力。另一方面,被譽為“南海鑲邊、嶺南絲路”的廣東濱海公路無疑將促進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如果能把廣東濱海公路這一機遇與藍色海洋綜合開發計劃緊密結合起來,那么其所帶來的好處,肯定遠遠不止“推進濱海旅游項目建設”。 湛江段將率先于明年前動工 目前,項目規劃已完成兩輪路線方案對接,湛江段已經率先啟動規劃。 盡管廣東濱海公路湛江段被委以先行建設重任,但目前仍須待省交通運輸廳主導的相關規劃程序最終落定,才能展開下一步的籌備工作。按省交通廳負責人在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答記者問的內容顯示,廣東濱海公路在“十三五”期間將規劃建設,湛江段湛江市政府要求于2018年前動工。 目前,廣東濱海公路湛江段的徐聞線及遂溪線兩段,條件較為成熟,一旦所需的程序落定,能在較短時間內動工建設。湛江市委市政府對廣東濱海公路湛江段極為重視,正全力爭取早日開工。 廣東濱海公路示意圖 潮州市 潮州·海上落霞 汕頭市 汕頭·南澳灣 揭陽市 揭陽·惠來海灣 汕尾市 汕尾·天然沙灘 惠州市 惠州·雙月彎 深圳市 深圳·鹽田灣 東莞市 東莞·虎門炮臺 廣州市 廣州·小蠻腰 中山市 中山·嶺南田園 珠海市 珠海·情侶路 江門市 江門·赤坎碉樓 陽江市 陽江·海陵島 茂名市 茂名·放雞島 湛江市 湛江·湖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