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加固設計規范里的,像圖中這幾個紅色的標記,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箍。一個面是受壓區,另外一個是受拉區,在長期的荷載作用下會被影響破壞到原結構,像圖中這些節點都需要有一個使用的范圍,但是規范上沒寫明。有些工程師會按照規范上面套圖,但是一做就錯誤了,假如把螺帽落在紅色標記位置,混凝土的強度是c10才要做這個梁的加固,加大截面后,這混凝土C10是脆性的就容易變形,容易造成破壞。
我們要從設計理念上來考量,不是照搬照抄就行了,要注意使用的先決條件,例如,必須混凝土不產生脆性破壞,必須沒有震動的條件下去使用等先決條件。但很多設計師忽略了這些節點的問題,像這個螺母箍上的叫做包鋼,如果混凝土的強度是C10、C15就破壞,形成不了完整的骨架,這是規范上的問題。
所以我們不能盲從規范,加固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應根據結構的缺陷情況做好概念設計。
看圖紙的設計能否滿足在長期荷載作用下及其耐久性的要求。
第二,加固節點比加固構件重要。
在加固設計、施工中要強調節點的重要性,這個是很多在加固設計中即使設計了,但施工中還是有不會按照圖紙施工的,有可能把柱子上加的梁,把鋼筋截斷了,再裝上去,最后混凝土一包住也看不到里面有沒有鋼筋,但鋼筋的節點沒有加固好,就留下了一個大隱患,把構件做得很粗,但上下節點沒有做好鏈接,這樣的鋼筋造價至少能減少30%。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會說我們公司做的質量是好,但就是價格太貴,因為一個節點的處理費用,相當于整個構件價格的20%-30%,所以我們的價格就高了。根據我們公司現在經常涉及的節點,像頂層的相當于要把鋼筋彎過來,加箍,對深度都有一定的要求等等,這是一些我們加固設計的完善的節點后用在加固里面。
第三,整個構件加固需形成完整的骨架。
就像我們身體的骨頭碎了,無論在肉上面怎么打釘子,肉都會被拉碎的,作用不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形成完整的骨架。像補償性的要看混凝土強度,比如,這混凝土的強度只有c15,可不可以用粘碳纖維,粘鋼板?規范上寫的是不得小于混凝土強度c15,但假如是混凝土強度c18可不可以?這個就要看具體情況了,看補償多大的荷載對它產生的彎距、對混凝土的抗拉承載力提出要求,混凝土的抗拉承載力是比較小的,混凝土強度低了本身就容易起粉,粘都粘不上,沒有什么用處,只能是補償,算混凝土強度基本夠,或者差5%百分之幾,不粘都沒關系,能粘就更安全、更可靠,僅是這樣而已。
所以我們勝特公司在加固工程中,特別是粘碳纖維,堅決不允許公司隨便用粘鋼、粘碳纖維,特別是新建的建筑物,絕對不允許粘碳纖維,因為新建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要70年,用碳纖維布粘上去,就是耐久性不夠。第一個耐久性不夠,第二個是長期在荷載作用下,產生松弛,造成承載力失效。這個是概念設計的范疇,不是結構驗算的問題了。我們講科學來源于生活,加固也是來源于生活,加固是給建筑看病,我們按照生活情形來考慮,像有個老太太她走不了,你扶著他還是走不了,必須在兩邊把她架起來才行,這就是考慮穩定性問題,概念設計的問題。
第四,二次受力問題應予高度重視。
特別對一些荷載要求提升較大的一個加固,必須考慮二次受力的問題,一定是要卸荷。
第五,重視新舊界面的粘接強度及可靠性。
未完待續,下期更精彩!